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程训练中心多举措做好创新教育工作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04-13 [来源]: [浏览次数]:

工程训练中心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促进以“创新带动创业”的战略部署,结合学校“追赶超越”行动方案,开拓创新,采取多项举措推进“双创”教育工作开展,初步形成了“多元立体”的工程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注重创新平台建设、营造创新教育环境。

工程训练中心按照“特色鲜明、功能完整、设施先进、安全文明、高度开放”的建设理念,大力推进“三大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先进制造工程实践创新平台、智能控制及机器人技术创新平台、创客空间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有数控加工实训室、激光等特种加工实训室、印制电路板快速设计室、机器人创新实验室、机器人传感器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艺术设计创新室、机械创新设计室、电子创新工作室等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使用面积约10000m2,拥有各类仪器设备900多台,实行开放式管理,为创新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场地和设备的保障。按照学校办学特色要求,通过创新平台的建设逐步将工程训练中心打造成培养“工程师的基地、设计师的摇篮”,满足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营造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二、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完善创新课程体系。

工程训练中心作为我校机械、电子实习实训基地,承担了我校金工实习和电子实习的工程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随着“双创”教育的深入贯彻,中心注重教学模式创新,积极进行实训教学改革,重视教育“四个结合”(传统制造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相结合、机械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设计与制造相结合、工程基本能力训练与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中心通过重新修订大纲、充实和革新实训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去,结合各专业性质,从实训模式、内容等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心通过改革逐步创建了“理论教学+技能培训+实践演练”的相衔接的模块教学法,形成了“基础理论教学+基础实训教学+创新意识教育+创新综合制作”理论到务实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开展通识性创新教育、综合性创新教育、专业性创新教育、创业性创新教育,形成了多元立体工程实践创新教育特色。

三、重视创新培训教育,建立创新教育体系。

中心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加强对创新教育师资力量的培训。中心选派教师“走出去”,深入企业进行业务培训,掌握其先进的技术;调研兄弟高校学习教学经验;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了解教学改革信息和新知识,返哺教学;通过各类举措将企业和专家“请进来”,为实训指导教师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创新教育活动提供技术保障。中心十分注重学生创新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方面坚持“类型化、系统化、个性化”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实施了“三会两课一班”创新教育体系(技术培训会、学术报告会、创客技术共享交流会+机器人创新培训课、3D打印培训课+创客培训班),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截止目前,中心已经开展了5期技术培训会、4期学术报告会、6期创客技术共享交流会、12期机器人创新培训课 ,3期3D打印培训课、3期创客培训班,累计受益学生1650人次。

四、加快创新团队建设,健全创新服务体系。

中心在创新教育上打破传统的教师队伍结构,组建了跨行业、学院、专业的机械创新指导教师团队、电子创新指导教师团队、创客空间指导教师团队。通过“三大创新指导教师团队”来加强学生开展创新观教育与服务,指导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中心鼓励学生成立学术性、技能型、创新类社团学生社团,目前已成立了机器人创新社团、智能车创新社团、创意设计与精密制造社团,通过学生创新知识技能教育培训和多项活动来推动创新教育的开展,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有效传承创新教育技术、搭建创新教育活动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创客空间实施了“项目+兴趣”创新意识培养与服务理念,成立了多个项目兴趣小组,在创新教育精神、专业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参加课外科技竞赛,助推创新教育工作。

创新教育工作重在实践,竞赛实践是检验创新教育成果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中心努力建设创新服务平台,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购置了一批适用于学生使用的小型设备,实验室配备空调网络,搭建公共仪器工具台,制定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物理空间的实用性,营造了“如家”的开放工作室环境。近年来中心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及省市举办的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工程机器人大赛、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赛事,累计获奖50余项;校内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组织了“UG设计大赛”、“电子焊接大赛”等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校内外各类课外科技竞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助推了创新教育工作的开展。

创新意识培养是永恒不变的教育话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滚滚热潮中,大学生肩负创新的社会希望,高校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在创新教育的征途上,中心将秉承我校 “实业报国、负重奋进”办学传统将继续前进。